微觀經濟學ap和mp是什么意思
佚名
嘿!大家好呀~ 今天咱們來聊聊微觀經濟學里的兩個概念:AP(平均產量)和MP(邊際產量)。這倆詞兒聽起來挺專業的對吧?別擔心,我盡量用大白話解釋清楚。
平均產量 (AP)
想象一下你開了一家包子鋪,每天早上都要做一大鍋包子賣出去。如果有一天你做了100個包子,用了5斤面粉;另一天呢,還是5斤面粉,但是因為技術進步或者啥別的原因,你做出了120個包子。那么這時候你就可能會想:“嘿,看來我每斤面粉能做的包子更多了嘛�!�
這就是“平均產量”的概念——簡單來說就是平均每單位投入可以產出多少產品。在我們這個例子中,“投入”就是面粉,“產出”就是包子的數量。計算公式也很簡單:總產量除以總的投入量。比如第一次是100/5=20(個包子/斤),第二次是120/5=24(個包子/斤)。
邊際產量 (MP)
接著上面的例子說哈。假設有一天你發現再加一斤面粉就能多做出30個包子來。這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一斤面帶來的效果真不錯�。�
這里提到的就是“邊際產量”,指的是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增加的額外產量。還是拿包子舉例吧,之前你是用5斤面粉做了120個包子,現在加上那一斤面粉變成了6斤,然后一共做出了150個包子。那新增的一斤面粉帶來了多少包子呢?沒錯,就是150-120=30(個包子)。所以這里的邊際產量就是30個包子!
總結
好了朋友們,總結一下今天的知識點:
平均產量 (AP): 每單位投入所能產出的產品數量。
邊際產量 (MP): 增加一單位投入后所增加的產品數量。
這兩個概念在經濟學里非常重要,它們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資源利用效率的變化趨勢。希望這次的小科普對你有所幫助哦!
下次見面時,或許我們可以聊點更深入的內容?比如成本函數、供給曲線啥的�?傊瑢W無止境嘛,一起加油吧!拜了個拜~
擴展閱讀:
股票知識
世界投資大師
精選股票知識學習